080|大势所趋的超级城市化
全周总结+拓展我们本周的话题是衣、食、住、行的“住”。我们重点介绍了三个重点: · 第一,就是建筑相关的科学其实也一直在进步,比如 BIM、比如说无人机遥感等等,但是总体来说,现代建筑科学的水平,已经使得需要什么样的建筑都可以实现,都可以搭建出来,而且可以让你放心地居住。所以住的问题不再是提升科技本身的问题,而是利用建筑和其他一系列的科技,使得我们的居住更加舒适的问题。 · 第二,住这方面的问题最大,相应的机会也最多,尤其是我们觉得最痛点的地方可能才蕴含着真正巨大的商机,比如说都市出行很麻烦,堵车、停车各种问题,所以才会有 Uber、滴滴等等这样新的业务模式出现,而且这些新的业务模式才会得到这么迅猛的发展,才能做得那么大。 · 第三,超级城市化一定是趋势,因为它会造成人类智力的高度密集,会诞生大量的新创意、新思想,也会孕育大批的新公司、新的文化艺术品类。当然也会带来全新的问题,不过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,又催生了新的创意、新的机会。
用户答疑“夏宝辉”问: 说现在的大城市病凸显,交通、环境等等都有问题,于是现在有一种观点是打造普遍城镇化,缩小城乡差距,就业在当地。王老师怎么看? 我的回答是: 城镇化和超级大城市化并行不悖,只不过城镇化不是大城市化的替代,而是大城市化的延伸。 · 一方面,人们是用脚投票的,如果都不喜欢住在大都市中心,或者都嫌在大都市中心上班不方便,市中心的人就会流失,房价就上不去,大家就不会在市中心建更高的楼,因为多建10层,成本可不只是10层那么高,而是整体成本都要上升很多。但是现实不是这样,我们都看见城市里的高楼越建越高,城市中心越来越密集,所以我们就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大家需要的了。 · 另一方面,这种摊大饼式的结构其实也有尝试者,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洛杉矶,洛杉矶的市中心很小,然后整个城市面积很大、平均高度很矮,这样扁平的城市结构其实引来的抱怨反倒要大得多。比如说像地铁这样的交通工具的优越性就无法体现,因为你的人口密度不够大,你没法修地铁,这样大家出行都要靠汽车,所以洛杉矶一天到晚堵得要死。 中国的政策引导一直以来都是希望以城镇化来解决大都市的问题。大城市化有问题,我们可以用更多的科技和更好的市政设计、市政管理来解决,不是说有问题就应该背弃它,因为它是历史潮流,很多潮流都是有问题,但是不能违背的。 再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,就是我们看到确实城镇化是个趋势,各个大城市之间几乎连起来了,你看看长三角、珠三角,包括很多这样的地带。但是因为有龙头城市才能把这些地方连起来,如果龙头城市被去掉,这种城镇化就不存在了,所以城镇化是超级大城市的延伸。
“Whao”问:
说王老师如何看待互联网对城市功能的取代,人们可以跨越地理限制在互联网上实现链接,那么再聚集成超级大城市的必要性是否就降低了呢? 我的回答是: 没有所谓互联网对城市功能的取代,互联网恰恰强化了城市功能,因为小众兴趣组织有了宣传空间,所以才能在大城市里面,原来宣传不到每个人,现在才能宣传到有共同兴趣的人。但是这些小众兴趣组织也要聚会,比如它是一个文艺社团、比如它是一个演出机构,他们也要做演出,你还是要亲自去看的。所以它最有效的部分恰恰是线上线下结合,使得城市功能被充分利用,如果没有互联网,它的宣传会大打折扣。 但是反之,如果不是在大城市里,有了互联网你也只能在网上看演出,这个效果其实还是会差很远的,因为尤其是如果你住得太远就没法去现场了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说互联网已经都出现20多年了,大家要抛弃掉那种线上线下对立的成见了,所有的事物都会有线上线下部分。 城市功能也是如此, 有了互联网,城市就可以更加聚集,城市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得更好,所以互联网是城市进一步大城市化的有力助推 。 当然你可以说,是不是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,比如虚拟现实这样的技术,使得我们远程的参与感和在现场是一模一样的呢? 理论上是可以做到,但是现在离做到这一步还相去甚远,不要忘了我们人类的感觉器官是超级灵敏的。甚至你的虚拟现实头盔,在我们运动的时候不能构建完全真实的虚拟环境,我们的大脑还会发晕,因为我们发现了不真实的部分,所以我们人的感知是超级敏感的,一旦不真实我们就能感测到,我们是愿意生活在真实环境里的。 所以,除非到了某一天,人类已经开发出了像黑客帝国那样的技术,使得你生活在虚拟环境里完全无法自知,在这之前,大城市的面对面的交流互动都是有必要的、都是更加强大的。当然,如果你真的活到了黑客帝国那一天,我们又该担心黑客帝国里那种担心了,所以永远不要去担心科技,向前看就好。
“蛋16835204”问:
大城市是否会增加人的焦虑感和同质性?大城市的出现是否更利于政府的管理和商业的发展?
“jiajia corning”问:
如果以后工作大部分由人工智能取代人类,很多被取代的人是不是没必要住在 Megacity(超级城市)里?因为他们没机会发挥长板。而三、四线城市反而会成为更宜居的地方,因为技术成本降到一定地步的话,生活服务和大城市不会差太多,房价也低得多。 我的回答是: 大城市才会增加人的差异性,都待在乡下的人才是相互近似的。我们都说人的功能确实会被人工智能取代,但是就会造成大量的人从事创意工作,而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更需要待在一起,因为创造力是相互激发的。大城市的出现对商业是有利的,至于对政府监管要看哪个方面,至少大城市税收高,政府的人可以更多,也可以吸引牛人加入政府,不管是作为雇员加入,还是作为项目咨询加入,都可以用更牛的人来为自己服务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大城市当然是更好的。 至于说回到三、四线城市以后,生活服务和大城市不会相差太多,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,当然前提是要有足够好的机器人来帮助你,因为大城市可以由人来提供服务,到了乡下没那么多人,只好由机器人给你提供服务了。但是最要命的是,当生活服务都得到满足的时候,其实我们会追求精神生活,而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部分又是大城市最丰富,乡下是无法比拟的。你很难相信,在一个很小的乡下有一个很小众的剧团,所以从这个角度讲,我们说大城市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。 最重要的是,从以上的好几个问题里,甚至从本周的多数问题里,我都闻到了大家的焦虑。 我还是这个观点: 对未来的焦虑是没有用的,关键是认清趋势和认同趋势,活在未来里,而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非理性地去抵制未来。因为不管你怎么抵制,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总是会变成现在,未来总是要来的,你与其逃避,不如正面地面对。
“Andy”问:
说10月17日,谷歌宣布与多伦多市合作,共同打造一个智慧城市,王老师如何看待这个消息?这是未来超级城市的一种实验吗? 我的回答是: 这当然是好消息,因为未来虽然会一步一步地走过来,但是在现在看未来还是有很多的未知因素,所以当然越多做实验越好了。就像 Uber 在匹兹堡有6000辆无人驾驶汽车,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做试点,我们前一阵刚刚带了一个中国的投资访问团去访问了匹兹堡,那我就觉得像这样的实验非常有价值,因为它能够给自动驾驶提供大量的数据。 同样的还有美国密歇根州有无人驾驶小镇这样的实验,我也在周三得到的直播里面提到,我们明年可能在适当的时机,组织访问团去参观国外这样的小镇,也许多伦多智慧城市的合作也值得我们去参观。 所以说总结起来就是现代的科学已经可以帮助城市提升管理了,有人工智能、有大数据,但是要真正做得好还需要多做实践,所以越多的实验是越好的。 顺便说一句: 我周三晚上在得到上直播,用户在直播的时候突破了4万人,非常非常感谢大家。 我知道我们的栏目内容最烧脑,因为涉及太多科学的部分,而且涉及不同的学科,所以我也知道听我们栏目的用户是最累的,你们是最用心的,你们是最棒的,你们辛苦了。 同时就像直播的时候得到的同事飞扬承诺的那样,说我们因为要感谢大家,所以会在2018年1月份 CES 展的现场给大家做一场直播,为大家介绍最新的科技产品,剖析未来最新的科技趋势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。
下周预告我们下周的话题是衣食住行的最后一部分,就是行,出行问题不光值得关注,而且最近新的出行业务模式不少,共享单车甚至被世界认为是中国对于出行方面解决方案的一大贡献,所以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对出行方面的分析。 ps:BLE 4.0/4.1/4.2抓包工具,可以在此论坛找到,可以租用,可以购买。(主要优点是:全通道侦听。普通DONGLE SNIFFER都是单通道(固定为37,38,或者39,只有三分之一概率抓取到连接后的数据,同时抓取到的广播包也会丢失三分之二)). 敬请关注 硅谷一分钟:
|